Q弹爽滑的“虫”,粉了!这个宝藏美食,是很多南宁人的心头爱
你吃过南宁粉虫吗?
一种两头尖、中间圆
形似虫子的传统小吃
近日
《非遗里的中国》广西篇
在CCTV-1黄金档播出
节目里就提到了这一美食
今天,小编带你了解一下
南宁粉虫的故事
在南宁水街
藏着许多人难以割舍的回忆
粉虫与水街相生相伴
历经沧桑而历久弥新
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
南宁人天天都要吃的“虫”
真的“嘎嘎好吃”
展开全文
粉虫始于清末民初,原为南宁邕江疍家和民间节庆祭祀的传统食品,是疍家文化的重要载体,也是南宁民间节庆的传统美食。有首民谣这样唱:“米虫搓开两头尖,中间藏宝千万年。有了螺丝有后代,代代齐齐祭祖先。”
粉虫取用浸透的籼米,磨成米浆,过滤成湿粉团,煮至半熟后,揉成软硬适中的粉团,然后反扣簸箕,在簸箕上搓出形状如虫子的粉虫。两头细中间粗,和食指一般长短。如要祭祀送礼等需要,便加入与五色糯米饭相同的红、黄、绿原生态色液等。这样做出来的粉虫五颜六色,有养生保健功能,更有食欲更诱人。
在南宁,粉虫有很多做法和吃法,可以配上猪肉、牛肉或杂烩成炒粉虫,也可以做成粉虫汤。但最受欢迎、最经典的还属老友炒粉虫,夹杂酸辣鲜香的老友味,同时又保留粉虫原有米香,软糯爽滑。
在水街,黄阿婆就是粉虫响当当的“金字招牌”。黄阿婆祖母黄金凤一家是邕江的“渡人”,在江上售卖粉虫等食品以补贴家用。当时两分钱一碟的粉虫,如今成为南宁当地有名的美食。
“我们开了近70年,我是第四代传承人,每天都要手搓,一天大概300斤,因为只有靠这双手的力度和温度,才能搓出Q弹爽滑的口感,这是我们南宁的名小吃了,我要坚持搓下去,让每一个来店里的食客,都留下南宁美食记忆。”黄阿婆粉虫第四代传承人周丽娜说道。
这样一种用巧手支撑的美味
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
更融入了无数人的日常生活
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
小编喜欢吃炒粉虫,你们呢?
欢迎评论区留言~
●免票!优惠!专属套餐!南宁文旅诚邀学子们来南宁“酷一夏”
● “南宁夜花园”门票优惠活动+出行攻略,不容错过!
●热爆了?南宁夜游攻略来啦!解锁夏日清凉新姿势
●转发!南宁这条宝藏线路,避暑又清凉!
●缤纷“艺”夏 相“剧”南宁!多部好剧等你来看
●凉爽推荐!直降10℃,南宁这些地方等你清凉一“夏”
●pose摆好🤳快用夏花打开南宁的夏天,浪漫值拉满→
信息来源:南宁市融媒体中心—南宁新闻网、南宁晚报、西乡塘发布、邕城味集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用于公益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
联系小编微信:nntvdswl(添加请注明来意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