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筒悬放热线打不通,杭州滤镜破碎了

Connor 火必交易平台 2025-08-01 3 0

文| 熊志

据媒体报道,近日,蔡先生在办理灵活就业补助时,上午一直打不通余杭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的电话,下午跑到现场一看,让他有些瞠目结舌——工作人员竟然一直把电话机听筒悬放着。对此,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是工作人员午休的时候放的,还没来得及放回去”。

听筒被悬放着,电话打不进去,究竟是无心之失,还是懒政怠政而刻意为之?蔡先生的遭遇曝光后,网友纷纷质疑,一次看似普通的热线失灵,很快演变为全民热议的公共事件。

听筒悬放热线打不通,杭州滤镜破碎了

资料图

此事引发广泛关注,一方面是因为,政务服务热线是群众办事的重要渠道,然而,电话占线、无人接听等现象,早已成为公共服务领域的顽疾。在此背景下,公众难免会情绪代入,对听筒悬放的情况表示不满。

另一方面,此事发生在杭州,发生在余杭区,一个以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闻名,且数字政务普及度高的区域。外界对这里的政务服务,本就抱有更高期待,当如此低级的操作失误,出现在一个标杆区域时,公众的失望感难免尤为强烈。

就像蔡先生所言,“杭州这么高效的地方,这样办事太不应该了”。质疑背后是失望,不啻于一种城市滤镜的破碎。

相关负责人回应,上午电话打不通是因为网络出现问题,蔡先生现场见到的听筒被悬放,是因为群众来得早,午休后听筒忘记归位,试图以技术性解释淡化管理责任。但这样的回应,依然缺少足够的说服力。

如果真有网络故障,为何没有启动应急预案?为何不通过其他渠道发布服务提示?蔡先生办完业务后,已是下午2时40分,工作人员还没发现听筒未放回?

退一步讲,哪怕真是工作人员意外疏忽,忘记将听筒归位,也同样是一种懒政怠政。既然负责接听热线,相关工作人员就理应在工作时间开始前,就做好充分准备,检查热线是不是通的。如此低级的失误,暴露的不仅是责任心的缺失,更是对群众诉求的漠视,和对岗位职责的轻慢。

政府服务是否高效便捷,是否足够人性化,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。一个被悬置的听筒,不仅切断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物理连接,更在无形中割裂了彼此的信任。

展开全文

听筒悬放热线打不通,杭州滤镜破碎了

资料图

以蔡先生的遭遇为例,他6月中旬就提交了所需材料,而且在线上完成了办理,但补助一直没发下来,7月份现场咨询时才被告知手续不齐。这种纰漏本就让人糟心,如果公共服务热线一直“在线”,补办材料的过程或许能在线上完成,他就可以少跑一趟,少折腾一次。蔡先生原本对杭州的办事效率满怀信心,但这次经历过后,他可能就没那么乐观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不久前,余杭因自来水出现异味事件,引发舆论批评,相关部门回应迟缓,处置不当,已对地方公信力造成一定影响。短时间内接连登上热搜,或许是偶然,但若对此无动于衷,则可能累积成系统性风险。

电话听筒悬,看似事小,却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与不足。蔡先生诉诸媒体,也是爱之深、责之切,不希望杭州变得跟其他少数政务服务落后的地区一样,让人办事难、跑断腿,不希望城市的滤镜,碎了一次又一次。

其实,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,不应只是一种“滤镜”,更应成为常态化的标准。群众对“即时响应”的期待,理应转化为公共服务的行动准则。无论是人为懈怠,还是管理疏漏,都应坚决杜绝,确保政务沟通的渠道时刻畅通。

此事的解决,不能止步于电话听筒的重新归位,更重要的是,借此反思政务服务的理念。唯有将市民的体验感真正纳入考核体系,强化日常监督与问责机制,才能让每一次来电都有回应,从而重建并巩固公众对政务服务的信任。

评论